[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顺服神旨与信徒相爱(下)(含音频)
——当明白神的旨意后,众同工甘心同行,彼此扶助,在顺服中显出真爱
2025/10/11 8:52:51
读者:1504
■任运生

 

顺服神旨与信徒相爱 (下)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之四十五

 

文/任运生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本文上篇:

顺服神旨与信徒相爱 (上)

 

请阅读:使徒行传系列

 

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二、明白神的旨意(徒21:7-14)

 

“我们从推罗行尽了水路,来到多利买,就问那里的弟兄安,和他们同住了一天。”(徒21:7)

 

 

保罗一行从推罗继续航行大约四十公里来到多利买,期间航程大概一天。再一次,保罗到达多利买首先去寻找教会的肢体,他们在这里停留仅有一天,保罗也不忘记与主内弟兄交通相互勉励。

 

“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徒21:8-9)

 

多利买距离凯撒利亚大约65公里,需要一天半的航程。保罗一行九人来到传福音的腓利家与他们同住。

 

腓利首先出现于使徒行传第六章,是在耶路撒冷教会中最早被挑选管理饭食的七位执事之一。当同是七位执事的司提反殉道之后,耶路撒冷教会大遭逼迫,腓利就下到撒马利亚传福音而且大有果效。腓利再次出现是在使徒行传8:26-40,圣灵吩咐他到迦萨的旷野向一位埃提阿伯的太监传道,他就去带领埃提阿伯太监信主并为他施洗。然后,太监欢欢喜喜地赶路,圣灵把腓利提去,有人在亚锁都遇见他,他就“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传福音,直到凯撒利亚。”(徒8:40)腓利大概从那时候起就定居在凯撒利亚传福音二十多年。腓利有四个女儿,都是说预言的先知,她们都终生未嫁事奉主。

 

保罗和腓利的相遇同住,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件。当年正是因为扫罗逼迫教会,才导致腓利和其他信徒四处出逃传道。如今,当年逼迫教会的凶手扫罗早已成为耶稣基督忠心的仆人、外邦人的使徒保罗;而当年遭受扫罗逼迫的腓利,如今成为传福音的腓利。顺便说,“传福音”(Evangelist)(布道家)这个称号,在圣经中只用在腓利一个人身上。

 

现在,当这两个昔日的宿敌如今握手言欢、促膝长谈时,他们该同为神的奇妙作为何等的称奇呢?他们该为耶稣基督的恩典何等的感恩呢?化敌为友,仇人转为弟兄,憎恨化作相爱,这样的生命翻转和改变,唯有在耶稣基督里、靠着圣灵的大能才能成就。

 

“我们住了几天之后,有一位先知,名叫亚迦布,从犹太下来。他来见我们,把保罗的腰带拿过来,绑住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这样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族人的手里。’”(徒21:10-11)

 

 

亚迦布是犹太先知,使徒行传十一章亚迦布曾经预言天下将有大饥荒,后来果真应验,于是安提阿教会的信徒就捐助奉献,托巴拿巴和保罗送到犹太弟兄那里去。

 

这一次,同一位先知亚迦布从犹太下来,他拿保罗的腰带捆住自己的手脚,“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这样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族人的手里。”

 

在旧约时代,由于以色列百姓常常听不懂或不愿听先知的话,先知经常会使用戏剧性的方式向百姓传达神的话语。

 

列王纪上11章,先知亚希雅将自己的新衣撕成十二片,他请耶罗波安拿十片,以此声明所罗门的王国将分裂为南北两国,其中北国以色列十个支派,南国犹大两个支派。

 

以赛亚书20章,神吩咐先知以赛亚赤脚行走三年,作为关乎埃及和古实的预兆。

 

耶利米书13章,神吩咐先知耶利米将新买的腰带藏在幼发拉底河边的磐石穴中,不久变坏毫无用处,神借此说明祂要败坏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骄傲。耶利米书32章,神吩咐先知耶利米在即将亡国之时,向叔叔的儿子哈拿蔑买地将契约封缄存留,预示神将来要重新招聚以色列民、复兴犹大地。

 

以西结书第4章,神要先知以西结拿一块砖,将耶路撒冷城画在其上并四围攻城,以此作为以色列的预兆。同时,神要先知以西结向左侧卧390日,向右侧卧40日,分别担当以色列家和犹大家的罪孽。

 

这里使徒行传21章,从犹太来的先知亚迦布,用保罗的腰带捆住自己的手脚说,“犹太人要这样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族人的手里。”显示保罗在耶路撒冷将被逮捕并交由外邦,暗示保罗将被送到罗马。

 

“我们和那本地的人,听见这话,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保罗既不听劝,我们便住了口,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徒21:12-14)

 

听到亚迦布手脚并用、情词迫切的预言,保罗的同工和凯撒利亚当地的信徒都一同苦劝保罗不要冒险去耶路撒冷,甚至连保罗的好朋友、作者路加也出言相劝,这从复数的代词“我们”(We)可以看出。毕竟保罗无论是对每一位同工个人、还是对外邦教会整体,都是极为重要、无可替代的领袖。

 

然而,保罗似乎不为所动,“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保罗的意思是:你们这样痛哭,只会增加我的难过,不会改变我的决定。

 

“保罗既不听劝,我们便住了口,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徒21:14)

 

为什么保罗要坚持去耶路撒冷?保罗自己从前也曾从一个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躲避逼迫,保罗在以弗所的骚乱中也听从众人劝告没有冒险到戏院去,在腓立比保罗也使用自己的罗马公民身份为自己争取权益。那么这一次保罗为什么态度坚决?到底保罗是感情用事、一意孤行、不停众人劝阻,还是保罗顺服神的旨意?

 

保罗并非违抗圣灵,乃是顺服神的旨意。

 

1.保罗早已定意要去耶路撒冷然后去罗马。

 

一是为耶路撒冷贫困的圣徒送去外邦教会的奉献,二是到罗马去传福音。福音虽然在亚细亚兴旺,但主的心意是传到地极。

 

“这些事以后,保罗心里定意要经过马其顿、亚该亚,往耶路撒冷去。他说:我到了那边以后,也该去罗马看看。”(徒19:21,新译本)

 

“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罗15:23-25)

 

可见,保罗要先去耶路撒冷然后去罗马,这是圣灵感动他早已定意要做的事。

 

 

2.圣灵催逼他去耶路撒冷。

 

“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徒20:22-23)

 

“现在,我的心灵受到催逼,要去耶路撒冷,我不知道在那里会遭遇什么事,只知道在各城里圣灵都向我指明,说有捆锁和患难在等着我。”(徒20:22-23,新译本)

 

所以,保罗迫切去耶路撒冷不是心血来潮,乃是圣灵的催逼。

 

3.保罗被捕是要他在君王面前宣扬主的名,并且他的受苦也是主已经命定的。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徒9:15-16)

 

4.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后主耶稣对保罗的鼓励和安慰乃是清晰的印证。

 

“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23:11)

 

主的使者对保罗说,“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该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徒27:24)

 

5.保罗的四封监狱书信和三封教牧书信都是在罗马监禁期间完成的。

 

保罗十三封书信中有七封即一多半都是他在罗马监禁时完成的,因此,如果没有保罗在耶路撒冷的被捕以及在罗马的监禁,就没有监狱书信和教牧书信,那么整个教会历史都将重写改写。

 

6.圣灵的警告并非圣灵的禁止,乃是圣灵的提醒和预备。

 

保罗会耶路撒冷沿途得到众多肢体不要去耶路撒冷的劝告,他们的感动也是出于圣灵,但圣灵并没有禁止保罗去耶路撒冷,众肢体劝阻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是出于他们对保罗在基督里的爱,但并非圣灵的旨意。圣灵借众肢体一再提醒保罗在耶路撒冷将要遭遇的患难,是要保罗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因此,既然将福音传到以罗马为象征的地极是主耶稣的心意,那么最佳的途径就是将传福音最有果效的使徒保罗送到罗马,但出人意料的是,保罗去罗马不是以使徒的身份,乃是以囚犯的身份。

 

保罗自己说,“(我)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罗1:10)

 

保罗祷告的终于愿望成真,虽然他祈求的原是“平坦的道路”,最后竟是“一个囚犯”被重兵护送。

 

所以,弟兄姐妹们,如果神的旨意与人的情谊有冲突的时候,人的感情应当服从于神的至高旨意。正如彼得曾经劝阻主耶稣上十字架,虽是出于人的好心,但主耶稣却说,“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16:23)

 

有时拦阻我们遵行神旨意的,来自我们最亲近的人。二战期间,美国一位退役老兵在当地社区负责征兵工作。有一天他突然身穿制服站在妻子面前,妻子大吃一惊,“亲爱的,你要干什么?”老兵回答说,“我无法忍受每天把别人的孩子送到前线去,我自己却坐在那里。”妻子听罢哭泣着说,“亲爱的,你已经为这个国家做过服务,你去前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办呢?”

 

三、彼此相爱扶持(徒21:15-17)

 

“过了几日,我们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有该撒利亚的几个门徒和我们同去,带我们到一个久为门徒的家里,叫我们与他同住,他名叫拿孙,是居比路人。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我们。”(徒21:15-17)

 

众人既然无法劝说保罗不去耶路撒冷,也明了这是神的旨意,便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于是他们便决定一起陪同保罗去耶路撒冷,包括保罗同行的九位同工,另外再加上凯撒利亚的几个门徒。

 

“我们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 , 其中“收拾”(ἀποσκευάζω)这个字表示“做好准备”, 不单单是行李打包,而是一种全面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整理和身心灵的预备,意味着保罗和他的众同工已经为应对即将在耶路撒冷发生的一切做好了准备。

 

凯撒利亚的门徒担心保罗到了耶路撒冷,一路旅途疲乏劳累又没有地方安身,于是他们同行带保罗到了已经很久做门徒的拿孙家里,叫保罗一行与他同住。拿孙是塞浦路斯(居比路)人,那是保罗第一次宣教传道的地方。所以,众同工为保罗安排的非常周到细致。有趣的是,保罗事奉开始时接待他的是一个塞浦路斯人——巴拿巴;他三次宣教旅程结束时接待他的,仍然是一个塞浦路斯人——拿孙。

 

其实,保罗虽然此行去耶路撒冷等待他的是患难与捆锁,但他沿途在几乎每个停留的地方,都受到了当地信徒充满爱心的接待和照顾。

 

 

在特罗亚是众信徒的接待,大家一起聚会、掰饼、听道、爱筵、最后话别。在米利都是以弗所教会长老抱着保罗的颈项痛哭伤心离别。在推罗是门徒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女一起将他们送到城外,大家跪在地上祷告辞别。在多利买和那里的弟兄彼此问安同住。在凯撒利亚是住在传福音的腓利家里,众人痛哭失声,苦劝保罗不要往耶路撒冷去,显示主内肢体对保罗深厚的爱戴和不舍。

 

当明白这是神的旨意,众同工便收拾行李陪同保罗同去耶路撒冷,并安排保罗住在久为门徒的拿孙家中。终于到了耶路撒冷,受到弟兄们欢欢喜喜的接待。这一路的情景,正如诗篇所言:“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133:3)

 

我们当学习什么?

 

1.神的旨意高于一切,不能让人的情感、意见、爱心等超越神的旨意和祂在我们里面的内在声音。

 

2.圣灵感动前方可预见的困苦,不一定表示要竭力回避困境,苦难常常是对人有益的锻炼的火炉。

 

3.我们是否对主内肢体弟兄姐妹彰显出如使徒行传所记载的那种爱护、关怀、陪伴、同行、扶助?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上午10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5点至9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